<table id="pixtv"></table>

<acronym id="pixtv"><strong id="pixtv"></strong></acronym>

  1. <table id="pixtv"></table>

    <table id="pixtv"><ruby id="pixtv"></ruby></table>

        有一種人生智慧,叫“不輕易膨脹”

        有一種人生智慧,叫“不輕易膨脹”

        發布日期:2021-10-30 瀏覽次數:1122

        滿招損,謙受益,任何時代,都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人。高爾基說過這樣一句話:

        “在一個人感到自己是別人注意的中心時,他的頭腦會很像樣的膨脹起來,忘乎所以,妄自尊大?!?/span>

        所謂盛滿易為災,謙沖恒受福。因為沉迷于鮮花和掌聲,而將本來作為人生助力的成績化為阻礙,是一件十分遺憾的事情。

        珍惜機會,不忘初心,時刻保持清醒和謙遜,才能認清自己,看到生活的真相;才能看清前路,掌舵行進的方向。


        膨脹,是在自傷羽毛


        前段時間,在一篇文章里,我再一次看到了“雷楚年”這個名字。

        作為在汶川地震中冒死連救7人的小英雄典型,雷楚年早已不是第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了。但這一次,令他出名的不再是英雄事跡。

        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,雷楚年15歲,正在讀初三。作為班上的體育健將,他是整個教學樓第一批逃出來的學生。

        為了營救班里的其他同學,他不顧危險,勇敢逆行,重新回到教室,冒死救下7名同學后,被余震切斷了生路。

        生死瞬間,雷楚年從二樓走廊欄桿縱身躍向一顆樹,下一秒,教學樓轟然倒塌。

        死里逃生后,雷楚年去了彭州市抗震救災指揮中心,成了一名最小的救災志愿者。

        那一年,雷楚年的事跡感動了無數人,被譽為英雄少年,還入選了“感動中國”人物。

        但在這之后,雷楚年變了:出去旅游時,必須住四星、五星級酒店,租車只租最豪華的車。

        和一幫初次見面的人吃飯,發現這些人竟然都不認識他,他激動得喊起來:“你們上網搜搜我的名字,看看我到底是誰?!?/span>

        2015年9月,雷楚年因為以“抗震英雄”名義,先后詐騙21人,合計74萬人民幣,被判刑12年。

        昔日的英雄少年,面對災難時有勇氣、有智謀、有擔當,曾經是萬千青少年的偶像。

        如果能夠沉下心來把其中任何一項優點發揚光大,是可以擁有非常不錯的人生路的。

        但最終,他卻以12年刑期收場,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,毀了自己。

        富蘭克林曾在《窮查理年鑒》中說:“世界上最難的事,就是了解我們自己?!?/span>

        了解自己是什么樣的人,有著什么樣的優勢、劣勢,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,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。

        清醒的認知有助于做出合理的判斷。

        有了足夠清醒的認知,就不會在名利來得太快的時候,輕易地膨脹傲慢,迷失自我。

        有了足夠清醒的認知,就不會不珍惜羽毛,不講分寸,不懂敬畏。

        有了足夠清醒的認知,未來的路才會走得更加穩健、長遠。


        謙遜,是在成就自己


        北大數學系助理教授,被數學界稱為“韋神”的韋東奕,是一個謙虛又認真的人。

        韋東奕在讀高一時,就入選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集訓隊。

        在集訓隊里,他創造了24道題完成23道半的記錄,讓國家隊最牛的教練都嘆為觀止。

        隨后,韋東奕連續參加兩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,均以滿分奪冠,被保送到北京大學數學系。

        在確定被保送北大后,韋東奕本來可以不學習了,但他還是會認認真真地完成高三學習任務,把每道題的步驟都寫得清清楚楚。

        2013年,他帶領北大隊,參加了國內水平最高、難度最大的大學數學競賽——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。

        結果,北大隊戰勝了清華、中國科大等高校。韋東奕更是一人拿下6塊金牌,幾乎是以一己之力贏得比賽。被稱為當之無愧的“北大鎮校之寶”。

        榮譽當前,韋東奕沒有沾沾自喜,而是認真反思自己:幾何很薄弱,還需要惡補。

        2014年本科畢業后,面對麻省理工、哈佛大學等名校的邀約,韋東奕選擇了繼續留在北大攻讀碩士、博士,后留校任教。

        當記者問到“成為北大老師需要多牛?”時,韋東奕謙虛的一句:“只是對數學比較感興趣”,便將自己曾經的輝煌戰績一筆帶過。

        有能力、夠努力的韋東奕,成為很多人的榜樣。

        但是幫助他走得更高更遠的,其實還是他面對名利時的清醒和謙遜。

        能力強的人太多,但謙虛的人往往才能走得更遠。

        因為謙遜,所以可以清晰地看到個人身上的不足,更加腳踏實地,一步一個腳印地去進步。

        因為謙遜,所以可以沉浸在充盈的精神世界里,樸素而純粹地實現自身價值,愛我所愛,樂在其中。

        老子曾說過:天道無親,常與善人。

        謙遜,會讓一個人的“上坡路”走得更遠,更長。


        遠離膨脹,保持初心


        每個人成功的背后,都有一顆“初心”。

        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,1963年從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后,放棄了留在北京的機會,毅然投奔了千里之外的小城敦煌。

        彼時的敦煌氣候干燥,黃沙漫天,與世隔絕,渺無人煙。

        但心懷摯愛的樊錦詩,在艱苦的環境中堅守初心:守護敦煌,報效祖國。

        40多年來,她潛心研究石窟考古。在她的帶領下,敦煌遺產保護翻開了新篇章,走上了科學保護之路。

        樊錦詩院長的故事,給了無數人精神力量,她本人也獲得了“共和國勛章”等無上榮譽。

        但淡然與謙遜,始終與她為伴:

        一頂手工織的黃色毛線帽,一戴就是十多年,起球了也繼續戴。

        一件泛白的棉衣,一穿就是四十年,破洞了也繼續穿。

        面對媒體,樊錦詩總是說:“我就是個看家護院的人,沒什么可寫的,你們還是多寫寫莫高窟,多寫寫敦煌?!?/span>

        愛我所愛,堅守初心,這是一位科學工作者,在學術專著外,留給世人的寶貴精神財富。

        縱觀古今中外,擁有大學問、做出大貢獻的天之驕子,十有八九是心無旁騖、低調謙和的。

        人的時間精力畢竟有限,如果過度追逐名利,就必然會擠壓掉做學問、做事業的時間。

        已故紐約中央鐵路公司總裁佛里得利·威爾森,曾被記者問到如何才能使事業成功。

        威爾森說:“一個人,無論在挖土,還是在經營大公司,他都認為自己的工作是一項神圣的使命。

        無論工作條件有多么困難,或者需要多么艱苦的訓練,始終能夠用積極負責的態度去進行。只要抱著這種態度,任何人都能夠成功,也一定會達到目的,實現目標?!?/span>

        擁有使命感、積極負責是一種優秀品質,自信專注、樂觀豁達同樣珍貴無比。

        如果一個人有著堅定的初心和夢想,能夠自信豁達地對待自己要做的事情,哪里還有什么余暇去“膨脹”呢?

        只有專注而堅定的人,才能更加高效地成就自己,創造價值。



        圣經《箴言》里說:壞敗之先,人心驕傲。尊榮以前,必有謙卑。

        滿招損,謙受益,任何時代,都需要踏踏實實做事的人。

        把名利看輕,個人放低,財富看淡,才能在事業上做到心無旁騖,專注于奮斗和奉獻本身。

        而剛取得一點成就,就膨脹自大,奢華頹靡的人,注定走不了多遠。

        過往所得的一切,也將如數歸還。

        把膨脹從我們人生的字典里刪去吧,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名人,但我們都可以成為內心充盈,從容堅定之人。


        文章來源:http://www.360doc.com/showweb/0/0/1002040610.aspx

        • *

        點擊關閉

        在線客服

        手機站二維碼

        公眾號二維碼

        返回頂部

        皖公網安備 34081102000406號

        av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

        <table id="pixtv"></table>

        <acronym id="pixtv"><strong id="pixtv"></strong></acronym>

        1. <table id="pixtv"></table>

          <table id="pixtv"><ruby id="pixtv"></ruby></table>